【731氣爆兩週年,高雄為何是工業都市?】
重點整理:
1. 高雄石化業的發展必須從日治後時期的軍需工業開使談起,包括北高雄後勁煉油工業「海軍第六燃料廠」及南高雄化工業「旭電化、南日本化學、臺灣肥料」。原本一南一北分別發展化學及煉油工業,戰後兩者卻逐漸整合成為石化產業,分別為中油高雄廠(海軍第六燃料廠)、台鹼高雄廠(旭電化、南日本化學)、台肥高雄廠(臺灣肥料),台鹼後來逐漸演化出台塑高雄場,這也解釋市區底下為何會滿佈石化管線。
2.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上述工業基礎上規劃石化、鋼鐵、造船等工業,使高雄成為工業火車頭。而石化產業幾乎以高雄為軸心,直到六輕在雲林麥寮建廠。
3. 台灣的石化產業甚具政治性,特別是上游的輕油裂解,自一輕開始就由政府主導引入,此後政府積極介入石化產業的發展。
#高雄 #石化
---
小編深信,如何思考過去與現狀,也就決定了我們要什麼樣的未來。而決定要什麼樣的未來,其實也記決定了我們該怎麼踏出「改變」的那一步。
石化業對小編而言,是戰後台灣政經發展所遺留的歷史共業,絕不是單靠地方政府或連續執政的民進黨就能處理。期待高雄能逐漸擺脫重工業的污染😰